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体思路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答案:掌子面(白茬山)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在消除地质灾害的前提下,根据边坡的特征以及所处的区位条件选择不同的治理方式进行治理。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生态和环境成本内部化,建立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调整矿业产业结构和矿山企业利润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税费调节,着力培育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将利润的主要来源引向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关于推进矿业市场主体建设的建议
1、矿业市场主体建设要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矿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物权法》为准则,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矿业企业。矿业市场主体建设要有利于矿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矿产勘查和开发有机结合,有利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2、一)矿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主体问题主要在于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建设上。地质勘查业改革的滞后,地勘队伍为政府的附属,其结果就是勘查资金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地勘队伍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地勘队伍很难像企业一样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在市场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3、促进矿业资本市场、矿产品市场、矿产勘查劳务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建立市场起基础作用的矿产勘查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地勘运行机制和矿业运行机制。
4、三是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构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搭建先进技术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先进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内容简介
1、本书全面总结了矿产资源规划理论的核心理念,运用地质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结合矿产资源规划需求,提出了战略评价方法。产权分析、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分析引入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领域,丰富了政策分析内容。构建了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基础框架,明确了其核心目标是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首先,绪论部分为读者介绍了全书的背景和核心内容。接着,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阐述了资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矿产投资决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第六章至第八章,读者可以学习到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山建设项目的全面评估,包括矿业权的评估以及矿产资源供应与市场的动态分析。
3、第二章深入剖析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从勘查特征、理论思路出发,讲解了四大基础理论,对立统一原理以及勘查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制定。第三章聚焦于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介绍了科学找矿方法、控矿因素分析,以及成矿规律和矿床谱系的研究。找矿技术、信息提取和数据模型等内容也在这一章中详细展开。
4、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融入,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目标,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关注了不同地域之间资源开发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合作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公平分配。
我国矿产资源配置机制的演变
这一阶段我国矿产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益主体单一,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二为一。
在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资源的配置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政府只能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做些宏观调控。
在横向上中国也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工作指标,以铜矿的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为例,安徽铜官山是0.3%,0.5%;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0.2%,0.4%;西部边远地区是0.4%,0.6%,即使是集中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工业指标制度也是一矿一批,充分考虑了各矿床资源禀赋之优劣和外部建设条件之差异,具有深刻具体的经济内涵。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一是要从“给矿权配资源”向“以资源设矿权”的管理思路转变。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环境容量,合理配置未占用资源,盘活资源存量;二是引导超量占用资源的企业扩大产能,有效提高国内资源供应能力;三是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地质资源包括矿产、土壤、地下水、地貌景观等。 (一)矿产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质环境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由于区域地质历史、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矿产资源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资源与产业的介绍
1、《资源与产业》是服务于政府、企业、科研和教学的,以土地、矿产、海洋、水和其他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为内容的权威杂志。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2、大仪镇拥有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资源。其特色鲜明,如百万只菜鹅养殖基地,为家禽产业的支柱;十万头生猪基地保证了肉类供应;千亩早酥梨基地则为果品产业增添了亮点;百亩苗圃基地则为绿化和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3、资源与产业特点:该镇耕地肥力较高,土壤为中性土壤,农业是主导产业,全镇种植经济作物7万亩,其中红干椒2万亩,瓜菜4万亩,经粮比例达到8:2,该镇生产的蔬菜已被列为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并取得进京许可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一是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二是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三是重点、禁止、限制、鼓励勘查和开采分区;四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规划区块;五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区;六是矿业经济区(图11)。
2、总体思路 构建以“调查评价、示范引领、标准规范、监测监管、激励约束、税费调节”为核心内容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调查评价为基础,示范引领为平台,标准规范为依据,监管监测为保障,激励约束为手段,税费调节为杠杆,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环境,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常态运行。
3、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主线,以矿业权调整为着力点,推进矿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骨干、各类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切实提高我省矿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平。 (一)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
4、对一定行政区内的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全部活动做出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的总体安排与部署。国家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应当对全国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战略性总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应当对国家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细化和落实。
5、产权分析、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分析引入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领域,丰富了政策分析内容。构建了矿产资源规划理论基础框架,明确了其核心目标是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关注的问题包括资源勘探开发的时空布局、资源安全、产权管理、资源核算、产业发展及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