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矿产资源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但我国大宗重要矿产资源禀赋不佳,贫矿多、规模小、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低,更由于技术落后,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低下,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严峻,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深层次矛盾,矿业开发必须尽快告别传统的利用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矿业循环经济。
它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是—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矿山循环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性
1、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矿产资源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准确掌握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储量,从而实现其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它们的必要性。 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限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确保这些活动不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采矿效率,降低采矿成本。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4、同样,一个地区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如:铁矿的开发,带动了钢铁、机械等工业的发展,造成一些相关产业的集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样的,交通运输业也会因此蓬勃发展,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弊: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5、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矿产资源研究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等,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
6、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举例说明NPV准则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认为国家储量委员会建议书中未对另两种方案作分时段具体说明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该建议书是作为联邦的一个正式文件在说话,其影响就更坏。综上所述,选择“NPV最大值”圈定边界的方案就像在任何情况下都按“利润最大化”准则一样,必然导致选择矿区的最富区段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次,如果NPV等于零(NPV = 0),这意味着项目的盈利水平刚好能满足基准收益率的要求。这可能意味着项目勉强可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或者有改进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详细情况。
研究通过探讨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第一,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行为影响显著,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呈现负相关。在财务信息完全透明、公开、正确、简明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依赖财务信息对投资决策进行参谋,甚至否决。
所以,如果以NPV最大作为确定储量最优边界的准则,那么国家储量表中的储量将明显减少。必须从表中剔除掉相当多的一批储量,而这些储量正在正常开采,虽然比矿区最富的地段稍差一些,但仍有相当高的利润。结果证明,NPV最大化准则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不可取的。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如果人类过度开采地球上的资源,会对大自然造成多种不良影响,其中一些可能包括: 生物多样性丧失: 通过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污染土壤和水源以及扰乱生态系统等方式,人类导致了大量动植物物种的消失和灭绝,这将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从而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是覆盖于陆地表面的疏松物质层,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土壤侵蚀、土壤酸化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图3-12 1949~2008年中国原煤产量增长情况示意图 图3-13 1978~2008年中国铁矿石原矿量变化示意图 图3-14 1949~2008年中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变化示意图 表3-8 中国主要矿产品、相关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弹性系数表 数据来源: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评述
1、《纲要》提出,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地质工作体制,逐步实现部分地质工作成果商品化、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或经营管理企业化,以及地质工作或地质队伍社会化,为提高地质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2、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加强地质工作,是针对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质工作,只靠中央预算提供经费,造成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从而影响地质工作的加强而提出来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依托的传统的地勘体制的产物。
3、第二,公益性地质调查不光国家一级要搞,地方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都要搞,只不过是谁搞由谁出钱,国家地质工作不能包揽一切。因此,随着国家地质工作的提出,地方应当提出和规划自己的公益性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