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矿产资源及勘查概况
1、海洋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种类及其资源量比较丰富。包括滨岸平原地下卤水、滨海砂矿、建筑砂砾石、海底煤田、陆架区的石油与天然气、陆坡区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开辟区的多金属结核,以及正在进行勘查的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矿床等(表2)。
2、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1)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
3、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海底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是海底的一种矿石,主要由锰、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组成。这种矿石广泛分布在海洋底部,尤其是在深海底部。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范围广,储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特点
海底矿产资源主要指的是分布在大洋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多金属结核,也称为锰结核。这种潜在的巨大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大洋底,因其独特的形态和成分,还被称作锰团块、锰矿球或锰瘤等。它们主要集中在水深3000至5000米的深海平原、海沟、海谷、海底火山和群岛周边区域。
它人多产于海底表层,赋存的海域主要为水深3000~5000米的深海平原、海沟、海谷、海底火山和群岛附近。锰结核矿的最大特点是蕴藏量巨大,所含的稀贵金属铜、钴、镍又多。
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是海底的一种矿石,主要由锰、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组成。这种矿石广泛分布在海洋底部,尤其是在深海底部。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范围广,储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是海底热液喷口附近形成的矿物,主要由硫化亚铁、硫化锌等组成。
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指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其特点为:蕴藏量大,可再生。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能量多变,不稳定。海洋主要矿产资源包括哪些资源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它是支持人类生存的又一类重要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储存的矿产资源丰富,总量约达500亿吨。这些资源如果铺满地面,厚度可达200米;若装入火车,其长度可从地球延伸至太阳。在工业和国防领域,金属镁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制造飞机和快艇的主要材料之一,由铝镁合金制成,镁的密度甚至比铝还要低。
海底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海域的大陆架区域,虽然品位不一定很高,但由于储量大且具备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开采对象。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资源,如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这些金属资源在海底以多种形态存在,包括结核状等形态。
国家海洋局机构设置
1、国家海洋局的内部机构设置包含多个部门,以确保其职能的高效运作。首先是核心的管理机构,如办公室(财务司)负责全局的财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司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司,同时管理港澳台事务,促进国际海洋合作。政策法规和规划司负责海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海岛管理司则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一)办公室。负责文电、会务、机要、保密、档案、信息化、督查、安全保卫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信息和新闻发布工作,起草重要文稿。(二)战略规划与经济司。
3、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机构设置包含多个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以确保其高效运作和职能分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历史沿革
1、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独立设计、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大专项,自2002年起开始研制。2010年,它在南海实现了多次深潜,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纪录,下潜至7062米,创下了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